您的位置:首页战略研究【乡村振兴信息网】分享: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看富顺水稻高粱地里的“科技”与“狠活”

振兴百科 / baikeL

联系我们 / CONTACT

咨询热线

15982303616

  • 电话:15982303616
  • 邮箱:2150566836@qq.com
  • 地址: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一居委

【乡村振兴信息网】分享: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看富顺水稻高粱地里的“科技”与“狠活”

日期:2023-10-20
信息摘要:

一路向南,10月19日,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四川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富顺。 在富顺县稻粱现代农业园区,来自**各地的媒体记者感受水稻高粱地里的“科技”与“狠活”。

科技擦亮“再生稻之乡”

富顺是“再生稻之乡”。走进富顺县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文化展示中心,不少年轻记者好奇,再生稻是什么?

“再生稻是头季水稻收割后,利用稻桩重新发苗、长穗,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。”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邱明贵科普,富顺地处北纬30度以南,9月气温高,光照充足,极适应再生稻生长和发展,2020年,袁隆平院士题字——“再生稻之乡”。

“没想到一季水稻还能收两次,北方人长见识了。”摸着沉甸甸的稻穗,中新社记者陈舒一感慨。

四川在线记者了解到,富顺正用科技擦亮“再生稻之乡”的“金字招牌”,川南**稻粱大数据中心刚刚在富顺建成。

这是一张“天罗地网”。“依靠天上的卫星和地上的物联设备,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再生稻生长情况,进行虫情、水情监测,比如绿色这块就是再生稻生长很好的区域,黄色部分可能存在缺水等状况。”富顺稻粱园区大数据中心系统管理人员高力介绍。

“面前这块300亩的基地,安装了70台物联网设备。”走进代寺镇李子村,京东集团西南分公司公共产业部工作人员翟宏宇介绍,去年,看好富顺再生稻产业基础,京东与富顺县合作共建了再生稻合作基地,这也是京东目前在再生稻领域的**一块京东农场。用好这一平台,今年,富顺再生稻商品米在京东平台上**创下单价接近20元/斤的纪录。

“狠活”实现“千斤粮万元钱”

在富顺县稻粱现代农业园区,田里种水稻,地里种高粱。走进李子村另一边,收割机正在采收高粱,旁边还有村民在栽种青菜,田埂上还种有大豆。

“这就是我们的‘2+2+1’粮经复合种植模式。”邱明贵介绍,在四川,大部分地方是玉米大豆复合种植,但是在富顺,高粱的面积远高于玉米。

去年,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之际,富顺就在思考:能不能在高粱地里套种大豆?

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禀赋,富顺开始在旱地推广“2+2+1”粮经复合种植模式,即“春大豆+高粱+夏大豆+再生高粱+榨菜”,亩均总收入可达10050元,实现了“千斤粮万元钱”。

邱明贵向记者算了一笔账,一块旱地每年2—3月种春大豆,6月中旬就可以收获鲜豆荚,亩产可达500公斤,收入1500元;6月下旬播种下大豆,11月左右可以收获150公斤干大豆,收入1050元。

与此同时,3月开种高粱,7月收获头季高粱,10月收获再生高粱,可以收获750斤高粱,收入4500元。收完高粱种植榨菜等冬季蔬菜,每亩可收入2500公斤,收入3000元。

“这样的种植模式,种粮农民有利可图,既守好粮袋子,又鼓起钱袋子。”邱明贵说。

【免责声明: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**时间删除内容!】

信息发布:四川在线

来源链接: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看富顺水稻高粱地里的“科技”与“狠活”_四川在线 (scol.com.cn)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
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分享至: 微信
新浪微博QQ空间
上一篇
下一篇
查看更多 / more

【乡村振兴信息网】分享: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看富顺水稻高粱地里的“科技”与“狠活”

日期:2023-10-20

一路向南,10月19日,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四川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富顺。 在富顺县稻粱现代农业园区,来自**各地的媒体记者感受水稻高粱地里的“科技”与“狠活”。

科技擦亮“再生稻之乡”

富顺是“再生稻之乡”。走进富顺县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文化展示中心,不少年轻记者好奇,再生稻是什么?

“再生稻是头季水稻收割后,利用稻桩重新发苗、长穗,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。”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邱明贵科普,富顺地处北纬30度以南,9月气温高,光照充足,极适应再生稻生长和发展,2020年,袁隆平院士题字——“再生稻之乡”。

“没想到一季水稻还能收两次,北方人长见识了。”摸着沉甸甸的稻穗,中新社记者陈舒一感慨。

四川在线记者了解到,富顺正用科技擦亮“再生稻之乡”的“金字招牌”,川南**稻粱大数据中心刚刚在富顺建成。

这是一张“天罗地网”。“依靠天上的卫星和地上的物联设备,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再生稻生长情况,进行虫情、水情监测,比如绿色这块就是再生稻生长很好的区域,黄色部分可能存在缺水等状况。”富顺稻粱园区大数据中心系统管理人员高力介绍。

“面前这块300亩的基地,安装了70台物联网设备。”走进代寺镇李子村,京东集团西南分公司公共产业部工作人员翟宏宇介绍,去年,看好富顺再生稻产业基础,京东与富顺县合作共建了再生稻合作基地,这也是京东目前在再生稻领域的**一块京东农场。用好这一平台,今年,富顺再生稻商品米在京东平台上**创下单价接近20元/斤的纪录。

“狠活”实现“千斤粮万元钱”

在富顺县稻粱现代农业园区,田里种水稻,地里种高粱。走进李子村另一边,收割机正在采收高粱,旁边还有村民在栽种青菜,田埂上还种有大豆。

“这就是我们的‘2+2+1’粮经复合种植模式。”邱明贵介绍,在四川,大部分地方是玉米大豆复合种植,但是在富顺,高粱的面积远高于玉米。

去年,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之际,富顺就在思考:能不能在高粱地里套种大豆?

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禀赋,富顺开始在旱地推广“2+2+1”粮经复合种植模式,即“春大豆+高粱+夏大豆+再生高粱+榨菜”,亩均总收入可达10050元,实现了“千斤粮万元钱”。

邱明贵向记者算了一笔账,一块旱地每年2—3月种春大豆,6月中旬就可以收获鲜豆荚,亩产可达500公斤,收入1500元;6月下旬播种下大豆,11月左右可以收获150公斤干大豆,收入1050元。

与此同时,3月开种高粱,7月收获头季高粱,10月收获再生高粱,可以收获750斤高粱,收入4500元。收完高粱种植榨菜等冬季蔬菜,每亩可收入2500公斤,收入3000元。

“这样的种植模式,种粮农民有利可图,既守好粮袋子,又鼓起钱袋子。”邱明贵说。

【免责声明: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**时间删除内容!】

信息发布:四川在线

来源链接: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看富顺水稻高粱地里的“科技”与“狠活”_四川在线 (scol.com.cn)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
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上一篇
下一篇

了解更多

公众号公众号

浏览手机浏览手机

Copyright © 四川壤巴拉云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||技术支持:万商云集|企业资质

Copyright © 四川壤巴拉云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||技术支持:万商云集|企业资质

去看短视频~